
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三个聚焦”学党纪 “三个用好”正生态
作者:黄晓萍 肖池平 钟定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赣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党委注重以“三个聚焦”学党纪、“三个用好”正生态,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着力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以党纪学习教育实效引领护航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以文化人:用好红色资源“活教材”,营造正气充盈的育人生态。红色资源既是承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传家宝和营养剂,也为高校立德树人、严明纪律规矩提供了活教材和正能量。在赣南这片血染的红土地上,以“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为代表的红色廉政文化资源,对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具有深刻的历史启迪和现实意义。学院党委以对标教育部关于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传教育为契机,聚焦“铸魂、培根、笃行、弘志”四个层面,紧扣“精神谱系宣讲、红色文化润心、国情社情探访、强国复兴有我”四个载体,通过创新开展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引导师生党员深刻感悟革命先烈对党忠诚的坚定信念和纪律严明的优良作风。我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主任谢庐明教授受邀担任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县“红色故事我来讲,长征精神代代传”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评委专家和文化研究顾问。红色班级瑞金班联合寻乌班组建“知行合一”大思政实践育人团队,赴遵义师范学院等地,开展红色文化育人专题调研和“新长征·再出发——红色走读”,与长征沿线高校携手共建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选派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担任团队指导教师,组建“红星闪耀瑞金行”“笃行青春”多个团队,赴“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承办地”龙南等地,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师生党员用脚步丈量历史和社会的田野,在“知行合一”的沉浸式走读中,涵养“自找苦吃”的精气神。
聚焦以纪为尺:用好警示教育“治未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运用典型案例以案促学,是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就是要加强警示教育,抓好以案促学、以案说纪,让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为日常自觉。以案为鉴才能“治未病”,防微杜渐才能“固堤坝”。学院党委自觉扛起主体责任,在抓好逐章逐条学习《条例》原文要义的基础上,注重增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支部集中组织生活的过程中,在举办各项党务培训和会议活动中,都把违纪典型案例作为必学内容。以“党课开讲啦”、党务技能竞赛为契机,以主题党日、微党课等形式,通过考风考纪和学术诚信教育、毕业生党员座谈会、党员示范寝室挂牌仪式、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等活动,紧扣党纪学习教育讲历史、谈现实、话初心、聊案例,以案促学、以训助学。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细致开好警示教育会、检视查找违纪风险点的同时,充分运用学校纪委编发的《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典型案例汇编》等资料,以教研室为单位讲授《违反“六大纪律”典型案例评析》专题党课,从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的角度,深层次剖析违纪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身边案警示身边人。这种直观明了的教育方式,让干部教师切身感受到纪法就在身边、教训就在眼前,真正使学习党纪的过程成为了增强纪律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的过程。
聚焦以史资政:用好历史研究“作镜鉴”,营造方正质朴的学术生态。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资政育人,可以增智慧。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文化是最好的营养。学院党委注重发挥历史学国家特色专业、中国史等省级重点学科、王阳明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和人才团队优势,以大历史观视角深入阐释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的丰富内涵,聚焦中国历史视野下的赣南历史文化开展特色化研究,以史为鉴,知史明纪,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学理支撑。学院特聘教授万建中获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阳明研究中心主任李晓方教授主编的《能臣廉吏明代都御史陈勉传》获赣州市社科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研究团队承接了赣州市纪委委托项目《王阳明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多名教师受邀参加中国社会学会“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社会学新征程”2024年学术年会,并在我校主办的第五届区域社会治理与发展分论坛上作主旨报告;多名教师在赣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作专家发言,围绕高质量打造赣州红色文化、宋城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等文化名片建言献策。



















